中奖网注册
game show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中奖网注册 > 最新动态 > 为什么领导者应该是谦逊的?
为什么领导者应该是谦逊的?

2024-07-22 03:56    点击次数:111


   作者介绍:李斌,盖雅学院执行院长、盖雅工场HRD。李斌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学位,先后拥有十五年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资源以及非盈利组织从业经历,擅长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2018年5月15日,既非“锤粉”也非“锤黑”的我,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目的,观看了老罗在北京鸟巢举办的盛大发布会。

图片

当这场以“会让人吓得尿裤子的新功能”和“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为宣传点的发布会在“理解万岁”的喧嚣中结束之时,我相信99%以上的受众就已经能预料到今天锤子和老罗的结局,如果说有一点意外的是结果来得如此之快而己。抛去产品的不成熟之外,锤子缺少的可能还有:一位谦逊的领导者。谦逊和第5级领导者谦逊,意思是谦虚,低调,不浮夸。作为领导者来说,谦逊代表着一种不张扬的个性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美国著名作家吉姆·柯林斯在写完《基业长青》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写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公司,它们一直是卓越的企业。但更多的企业需要达到的是如何变得卓越,这就是他的下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容。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耗费5年的时间,收集了28家公司在过去50年中的6000多篇文章,记录2000多页专访内容,最终得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

图片

这份答案包含了很多内容,但第一个结论是企业需要有一位第5级的领导人。柯林斯把领导者分为5级,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领导者是个性谦逊但又具有极强意志力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第5级领导者。他们是顽固的、无情的,然而他们又是谦逊的。他们对自己公司充满热情,雄心勃勃,但是又绝不允许丝毫个人的自负成为公司发展的桎梏。对于公司来说他们功勋卓著,但是他们自己却将所有的贡献归功于同仁、属下以及外部帮助,或者用他们的话说,“纯粹是运气”。事实证明,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带领企业获得持续成功。但为什么不谦逊会损害我们的领导力呢?“邓宁-克鲁格效应”与认知圈层1999年,两位美国的心理学家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的文章。这本来是一篇很严肃的文章,搞笑的是两位作者却凭借该文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在这篇文章中,Kruger和Dunning 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来研究个体对其能力的认知与其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他们首先让被试完成一套标准能力测试题目,然后让其预测自己答对题目的数量,并预测相较于其他被试自己的能力排名情况(用百分位数表示)。随后,研究者根据能力测试标准进行评分,把被试的成绩从低到高排列,并分为四个部分(用四分位数表示)。结果就如下图所示。

图片

实验结果中一个最为惊耸的结论是,那些能力最欠缺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他们在基于自己认知的基础上的宣传,与其自己基于实际能力所产生的交付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其认知上的最大障碍,这就是所谓的“邓宁-克鲁格效应”。当高调领导者台面上的夸夸其谈,与其台面下的捉襟见肘相映衬,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别人强列的认知冲突,最后受伤的肯定是自己。

图片

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因为当认知圈层足够小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障碍和潜在的危险,“只缘身在此山中”。只不过“此山”就是你的危险区罢了。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到,人类进化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革命。他认为人类发明了文字,人会识字开始,认知就慢慢的提升。但这是大时空的,在小时空里,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也很大。个人的学历、经历、阅历都会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圈层。所以经常自问“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或许能有些帮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人际距离除了“邓宁-克鲁格效应”之外,心理学上还有个“乌比岗湖效应”讲的也是个体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高估。但除此之外,不排除有一些人是真有实力,却也有高调的个性,这种风格又会造成什么损害呢?中国有句成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说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所以比喻个人如果你有真才实学,不用高调宣传,自然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这句话是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赞颂的是飞将军李广。李将军虽然“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但“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谦逊、正直和本份,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

图片

《周易》中有句话“潜龙勿用”,说的是事物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应该坚定信念,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其实蕴含了低调的概念。“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枪打出头鸟”、“闷声发大财”这些古话和民间俗语也一再提醒我们,不出头,不高调。但为什么呢?我总结出来一个概念,叫人际距离,也就是别人与你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高调的人与别人之间的人际距离越远,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因为我们讨厌这样的人。一是高调的人往往被视为有威胁的,他的高调可能代表着对你的资源的侵略,在中国古时候资源有限的人时候更明显,所以我们反感这样的人;二是我们往往会平衡一个人的外在与内在。越是“金玉其外”,我们越认为“败絮其中”,这就是一种心理的平衡,而事实也往往是这样。简单说,越是心中无货,才越要表面张扬。有这两点,高调是得不到别人内心支持的,人们是要与你保持距离的,所以这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互联网时代是否还需要谦逊的领导人保持谦逊,不要高调,似乎已经是一种文化嵌入了我们的道德基因中。但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被颠覆,现在热点和流量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引爆点,高调往往让我们更被注意和关注,也更容易带来收益和粉丝。所以我们在成功学和鸡汤学的皇皇巨卷中翻到了这样的标题《为何在互联网时代,“低调”的人必死无疑?》、《“闷声发大财”已经不适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老板必须要高调》等等。仿佛一切真的被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应该被丢弃到垃圾筒里,然后再跺上两脚。是的,没错,互联网时代就是流量经济和眼球经济,这点的确与以前不一样。但我想说的是这是产品逻辑,产品的高调与领导者的高调是两回事,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马云很高调,但这并不是支付宝和淘宝成功的原因。相反,微信的成功却与马化腾和张小龙的谦逊和低调存在一定的关联。

图片

如果说在过去,高调很难。互联网时代反倒让高调更简单,一句话一件事都可能通过互联网放大从而产出很大影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立也能毁,所以互联网也“消灭”了一大批高调的人。只是我不知道,现在的老罗后悔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中奖网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